
12. May
「最近好嗎?」已經多久沒有這樣問候自己?
日復一日柴米油鹽的瑣碎,生活的逼迫與泥濘,彷彿一刻都不曾遠離過我們。
■ 節制心念
一般人稱呼的「心」,大多數是被自我覆蓋的,我們用混亂的心念在生活中企圖尋找安定與出路,就像緣木求魚般徒勞無功。
在瑜珈練習中強調到達的僻靜,則是將沾附著強大自我的「心」,從一切干擾和散亂的情緒、念頭、欲望中解放出來,找到一個不為所動的中心點安放自性、安撫焦躁的小我,靜待時機轉化。
帶著連續覺察,並充滿意識的長時間僻靜,可以幫助我們節制各種帶著欲望、干擾、挫折、強求的行動而升起的情緒反應,從中找到休息與修復的機會。
■
在阿育吠陀中,除了三種體質(Vata 風、Pitta 火、Kapha 水土)和五大元素(土、水、火、風、以太)基礎架構外,還有兩個關鍵的核心理論:「日常養生法Dinacharya」與「季節性生活實踐Ritucharya」;這兩個核心概念在維持健康平衡及療癒身心的過程中,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■ 日日是節律
Dinacharya(日常養生法)強調使日常活動與一天的自然節奏保持一致的重要性:包括日常清潔、瑜珈、冥想,以及在特定時間的規律作息。
符合節律的生活除了改善身體健康,還能促進頭腦清晰、情緒平衡與精神層面的平靜。
■ 活在季節裡
Ritucharya(季節性生活實踐)鼓勵個人契入季節自然生活。
人們需要認識季節對自身的影響,有意識地選擇飲食、習慣與生活行為,好符合身心修復的需求。
在21世紀的現代生活中實踐 Ritucharya,可以創造深遠的好處,它永恆地提醒著,個人的健康及幸福與世界習習相關。
■ 安靜感受癒合與重生
✿2025深秋・阿育吠陀深度僻靜營,透過瑜珈練習、在山嵐壟罩間的正念冥想、符合季節與每日作息的健康飲食,讓身體在行動中釋放緊張與壓力,對自身的存在心懷信任,產生滋養與療癒。
營隊中的工作坊與按摩,能協助頭腦休息,與內心對話,以純粹的接納與放鬆,帶來完整的修復。
生命原本沒有說明書,我們像被打散的零件,散落在世間,每一個零件都只能嘗試用自己片面的所思所想,去解讀生命的處境。
阿育吠陀的生命科學就像一份完整的養生說明書,陪伴我們重新練習在喧嘩的世界裡找到步調;保持安靜,不急著完成什麼,也不急著把時間填滿,在各種看似「有限」的感受中,長出一點點被充盈的滿足,讓心圓滿。
把這樣僻靜的品質帶入生活,諦聽,既是日常,更是一種祝願。
✿ 阿育吠陀深度僻靜 |2025深秋・ 諦聽・走入內在的寧靜
這是一份結合瑜珈、飲食、按摩、自我觀照,與阿育吠陀古老的智慧的禮物,在細細琢磨,推敲打造後,將它親手捧上,獻給你。
以冥想,瑜珈,充滿豐富香料的食物,穿透,安撫身心,在清淨無為的自我觀照與聆聽,讓不安、恐懼、憤怒的情緒都化為勇氣、接納與平和。在身心中挖掘無盡寶藏,成為生命道途中的資糧。